close
整理了一下兩天的片段雜記..........
有一天我看到一篇短文敘說「黑米」與「黑糯米」....
他說:
「黑米」與「黑糯米」大致又可依據其黏性或糯性做區分,前者為不具有糯性的「黑糙米」;而後者則是具有糯性的「黑糯糙米」。
聯想到了我家附近早餐店的紫米飯糰。
想著......,不知它是「黑米」還是「黑糯米」?
因為前一天才和太太討論到『飯糰』。
包『飯糰』時為防燙手、不黏手是包著「塑膠袋」的一個東東,在包完後就立即裝進「塑膠袋」裡,那個那麼高的熱度哪不會有「塑化劑」的問題呢!?
這問題一定無人不知吧!
怎麼沒人做改善,想新法子呢?
我想... 日本人也常做飯糰,但他們是跟「捲壽司」一樣的使用涼了的米飯,所以好像沒這個問題了!
還真是巧.....
前一天說到了「台灣糯米飯糰」是吃熱熱的,「日式飯糰」是涼涼的吃(也有人微波加熱啦!).....
隔天這篇短文就提到了超商為什麼要如此保存販售的日式飯糰。
食物中心的溫度須低於7°C才可以抑制細菌滋長,而18°C是趨近於微生物滋長的臨界......!
為什麼要18°C?
因為米飯主要的成分是澱粉,澱粉在4°C冷藏狀態下很容易「老化」,讓米飯的口感變得乾硬不好吃,因此超商的鮮食區採用18°C,並加上在整體製程上更嚴格的把關,保障食用安全的保鮮方式處理,來達成避免破壞鮮食澱粉的口感。
為什麼超商裡的即食飯糰溫度要控制在18°C?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