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到了,門上的對聯又要換新了。
十年前換房搬新家時,南部老家年邁的二伯父問了我說:「寫了堂號沒?」
思量了一番,想想也是啦!
爸爸在光復後不久,二十不到的就隻身遠離了家鄉,而我則是離老家又更遠了。
如果要能做些什麼可以與老家有些許的相繫著,那也是好事一樁。
沉思默想了一陣子,腦子閃出了爸爸在老家僅有的那已傾圯的古厝。
這老房子門楣上有洗石子的浮雕,寫著「然藜室」,門旁則鐫刻著對聯,上聯是「然藜照耀金精府」,下聯則是「藜火呈祥鐵漢家」,而這字是一位叔公寫的。
因此,趁著揮毫送春聯的活動,我央請了書法老師幫著寫了這些個大字,就貼到門上來了。
在屏東的老家,雖然是我的出生地,可是卻也只在襁褓時在那兒待了一個多月。
之後,在過年時爸媽才會帶我們回家過節,或偶在暑假時也會回去小住個幾天。
這老家有著奇特的地名-「五溝水」。
在屏東「萬巒」這個地方有著叫「頭溝水」、「三溝水」、「泗溝水」、「五溝水」的村落。
「重山」裡流有著幾條「水」,這些地名還取的頗令人尋味的。
「五溝水」是個偏遠的鄉下村落。
小時候回老家過節,都得舟車勞頓的坐了西部縱貫線火車,再換乘屏東線火車,最後還要轉搭客運汽車。
擠車、轉車的,哪一次沒有落得暈頭轉向,搞得七葷八素的窘況。
此外,老家再過去沒多遠就有原住民部落。
小時候都會被過路的皮膚黝黑、滿嘴鮮紅檳榔汁、頭上頂著包袱雞哩呱啦的說著不知是什麼話的原住民嚇得驚心膽跳的。
所以,我都會嘀嘀咕咕的埋怨著為什麼我都要和別人不一樣,有著這麼遙遠、奇特又那麼鄉下的老家。
老家是個三合院的客家大伙房,裡頭住了不下十戶的宗親,人來人往的好不熱鬧。
特別是大年初一清早的祭祖,更是熱鬧非凡。
祖堂前扶老攜幼的簇擁著數不清的親戚們,在響徹天際的爆竹聲與瀰漫的煙硝雲霧裡開啟了新的一年。
肅穆的景象裡還夾雜了溫馨、感人與歡喜的氣息。
可是,在伙房裡一直困擾著我的是,見著了迎面而來的族人,卻是多半叫不出該是伯伯、叔叔、伯母、嬸嬸、姑姑,還是哥哥、姐姐的,就是現在已年過半百了也還是如此。
為了掩飾這尷尬,我也只能以憨憨的笑臉迎對著過來的親戚們了。
然而,這個有點熟悉卻又生疏的老家卻也給了我美好與珍貴的片段童年光陰。
在祖堂的正前方有個半月池,青苔斑斑的水道引著淙淙溪水從池的西側流入,再由池的東側涓涓而出。
諾大的水池裡,魚兒成群悠哉的漫游著,池面上漂浮著三兩的白鵝。
綠水、白鵝、紅花與老樹襯著池旁的茅屋,這景色雖說不上詩情畫意,倒也是美景盡收眼簾,令人心曠神怡。
炎炎夏日午後,閒坐在池畔的綠蔭下迎著徐徐涼風,倒也有幾分「清風徐來,水面不興」的意境。
在池的後側還有個紅牆綠瓦砌成的小花園,園內綠葉扶疏、姹紫嫣紅的,更有清澈的池水繞流著中間長滿了綠茸茸青苔的花台。
這雅致的後花園在我眼裡,神奇的就宛如是仙境。
跟屁蟲似的我在黏膩了堂哥們,會在池邊打著一輩子都學不來的水漂。
打得意興闌珊後,就沉浸到那如仙境的後花園裡,或是赤腳泡在沁涼的水裡追逐著小蝦、小魚,或是靜靜倚坐在牆邊聽著有些嚇人的樹葉婆娑沙沙聲與夾雜之間的蟲鳴鳥叫聲。
這樣子的,我可以在那裏磨菇個半個下午。
年紀稍大後,卻也曾幾度懷疑起在這僻壤的農村家裡,怎麼也會有像「紅樓夢」裡大戶人家才有的大觀園呢?
直到五年前,四伯父告老回鄉整理了族譜,這才解了我心中的謎。
這謎底,一言以蔽之就是「家道中落」。
依族譜紀載,我這一輩是先祖自廣東蕉嶺縣遷台的第七代。
高祖父、曾祖父與曾叔祖父都是秀才,也獲取為貢生。
在考功名的讀書人眼裡這也只是一般而已,但「父子一門兩代三貢生」在鄉下地方卻也不一樣了。
高祖父還設立「觀海山房」學堂,教育子弟,澤被鄉里,桃李為數不少。
當時地方上流傳著一句:「不到五溝不入流,不入劉也不入流」,隱喻著不入五溝水的劉家學堂便屬不入流,藉以鼓勵後進來此讀書學習。
另外,高祖父、曾祖父與伯祖父三代均是漢醫,在鄉里懸壺濟世也小有名氣。
所以,在高祖父與曾祖父這二代是家族的鼎盛時期。
可是,此後便絢麗不再,沒多少光景,大戶人家就流為升斗小民了。
真是「富不過三」!
爸爸所繼承的古厝是在伙房三合院側邊增建的一排房子中的兩間,其中的一間原來是這排房子的中廳,所以在門上才鐫刻有對聯。
有時想想,這是福分吧!
祖上留下來的不多,卻給了我這頗有意義的對聯。
思念及這福分我就把它帶到北部來了。
在門上寫了對聯,自然就得瞭解其中的意涵。
的確,有好多位朋友、鄰居問了我,那貼在門上「然藜」的意思。
在《太平廣記》中記載了西漢御史中郎劉向的傳奇故事。
傳說有一天,劉向在天祿閣校書至深夜,當燭盡燈滅之後,卻仍不肯就寢的就在黑暗中背誦起了經書。
忽然有一位黃衣老人,手柱青藜杖叩門進來,接著將手中青藜杖頂端一吹,藜杖竟然燃燒起來,照亮了暗室。
劉向見狀,對老人肅然起敬,施禮相迎,並詢問老人尊姓大名。
老人答道:「我太一之精,天帝聞金卯之子有博學者,下而教焉。」
老人說完,就從懷中取出一卷簡牘,傳授給劉向。
此後,劉向果然成為一代著名學者宗師。
因此,劉氏後人為了紀念這燃藜夜讀的神奇傳說,鼓勵族人發奮讀書,劉姓堂號除了常見的「彭城」,還有「藜照」、「然藜」等等。
而「然」為「燃」的古字,所以「然藜」即為「燃藜」。
另外,對聯中的「金精府」與「鐵漢家」,都是指卯金劉氏。
其中「鐵漢」的由來,則是出自宋朝蘇東坡對御史劉安世的讚賞,劉氏後人也有以「鐵漢」為堂號的。
閒雲潭影日悠悠,物換星移幾度秋。
昔日人聲鼎沸,生氣盎然的伙房,如今已不復見。
近年來回老家時,往往只看見三兩鶴發雞皮、蓬頭歷齒的伯叔們守著空蕩、清寂的伙房,呈現的就是一幅凋零老人與式微伙房的畫面。
然而,在時代變遷、社會演進下這卻也是無法避免的。
我僅僅寄望藉由著這老對聯叮嚀著自己,不管世事更替、景物變遷都要心繫家鄉,不要遺忘了自己從何處來。
留言列表